第316章(2/3)

乱后,朝中隐忧早已存在,非一招一夕可解。”

长安的隐忧,就是健康的机会。

秦国朝堂大举采用新人,固然能使政治清明,稳固新帝的统治,却在无意之间将西河旧部推到对立面。

说句不太好听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新人把老-坑-占了,让老人怎么办?

西河旧部跟随秦氏南征北讨,自坞堡初立就跟随秦氏,无不立下赫赫战功。

现如今,一些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位列朝堂,拟就政令,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自己手中的权利却被不断削减,如何不会心生不满?

夏侯氏叛乱的余波没有完全消散,北地貌似君臣误会消弭,朝廷上下一心,实则却像坐在柴堆上,遇上一点火星就会点燃。再有风起,瞬息即可燎原。

“另外,唐氏父子虽然南投,在青、并两州的名望实未削减。兼其同并州刺使有旧,无妨请其写成书信,交人带去北地。”

郗超的意思是,起兵是必然,但能说服三州刺使主动同长安对立,投向建康,借以减少损失,何乐不为?

“陛下莫要以为此计太-毒。”贾秉正色道,“日前梁州传来密报,有北地士人借游学之名,过边境,递帖拜会汉中、汶山两郡太守。”

从两郡太守呈送的密报来看,来人的表现实在值得怀疑,字里行间隐隐透出拉拢之意。

梁州同秦国接壤,汉中郡既能驻重兵又能产粮,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舆图上看,汉中郡似一块凸起的尖角,扎入秦氏疆域。秦国选择从这里下手,意图动摇桓汉的统治,实是再自然不过。

“秦帝领兵在北,陛下不会想到,长安会在此时派人游说。”

事情成功自然好,如果不成功,消息传出,只要桓容稍微疑心,汉中郡的治所必将遭遇地-震。从太守以下,包括县中官员,或多或少,前途怕都会受到影响。

无辜遭天子疑心,心宽的还好,如果心窄,遇事一时糊涂,难免会让长安如愿。

“陛下,这些南来的士人,绝不能等闲视之。”

“观秦帝征北采用的战法,必对我朝府军多有研究。所谓先下手为强,何不趁秦帝尚未班师,尽速遣人往北?”

贾科的身份-暴-露,不能继续留在长安,经他手埋下的钉子,多数无法再用。

不过,一张消息网没了,还可以织成第二张、第三张。

贾科前往西域,其他的暗线可以开始活动。比起贾科,这些人更加低调,能起的作用却是更大。

“陛下可还记得,石刺使之弟在徐州行商?”贾秉道。

石劭的兄弟?

乍听此言,桓容有片刻的恍惚,眼前闪过当年跟在石劭身边的少年。

“石郎君并未出仕,数年前隐姓埋名,领商队往来南北,最远抵达漠北,还曾往鄯善为大军送粮。”

“幼度和子敬也知道?”桓容看向谢玄和王献之。

两人互相看看,开口道:“回陛下,臣知晓是徐州商队,实不知其为敬德的兄弟。”

此言并不奇怪。

一来,石劭常年在地方为官,很少在建康露面,仅在元月朝贺时匆匆一面,彼此算不熟悉,更称不上有什么交情。

二来,石劭和石勉不同母,石劭长相清俊儒雅,极似其父。石勉因为有氐族血统,五官较为深邃。随着年纪渐长,两人间的差距更大,不晓得内情,很少有人会以为两人是兄弟。

桓容登基后,石劭由舍人选官出仕,一路由县令、太守升任徐州刺使。

他治下的地界,是当年邺城被破,慕容鲜卑被逐出中原,幽州出兵抢回来的两个县。

论地盘大小,还比不上汉中一郡,偏偏朝廷于此设州,借地利建造码头,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道路。

随着石劭的经营,徐州成为海贸的中转站,各地商人频繁往来,汉胡共居,新城建成,仿效盱眙立坊市,不少北地百姓入城内市货,年长日久,竟也开始买房置业。

现如今,徐州的人口达到三千,超过部分郡城水平。

州内百姓多以商贸为业,另有一些不善经营的青壮在码头做事,早起晚归,等着商船靠岸。

虽然苦些累些,所得的工钱却十分丰厚,养活一家老小富富有余。若是父子兄弟合力,数年下来,能存下一笔不菲的积蓄。

借此便利,石勉扮作商人行走南北。

起初有些困难,随着局面打开,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传出,临近的边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有部分行商和胡商主动来投,希望能得庇护,随商队一同往来南北。

“现如今,石郎君的商队可于并州和青州畅行无阻。”

贾秉说话时,在场之人都是凝神静听。

谢安谢玄等人怎么想,桓容暂时不晓得,但他脑子里确确实实生出一个念头:如果说贾科是以长安为出发点,由“中-央”走向“地方”,石勉则是反其道而行,由“地方”包围“中-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桓容】最新更新章节〖第316章〗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79/179096/315.html

从太监到皇帝 神级调酒师 总裁请别离开我 九天 球路信仰 挣扎求存 穿越之侯门娇妻 云厘之上 天谕世界 福泽有余[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