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二更合一(1/8)

胤礽给常泰交代了许多任务,&bsp&bsp其中之一就是邀请科学家前往大清,组建大清科学院。

现在大清的西方科学全掌握在传教士手中。胤礽希望有一些更专业、更单纯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帮助大清完成基础科学的奠基。

虽然这个时代的西方人基本全信教,&bsp&bsp但单纯信教和宗教人士是两回事。

正好大清满族勋贵因为康熙试图让大清走向汉化的事人心惶惶。

对于大清满族勋贵而言,学什么都可以,&bsp&bsp不能学汉族。比如大学堂的建立,满族勋贵就跳着脚举着双手支持。

待这些科学家们进入大清之后,&bsp&bsp康熙只要打着“包容万象,&bsp&bsp以西学平衡汉学”的幌子,&bsp&bsp就能得到满族勋贵支持。

胤礽虽然是个文科生,&bsp&bsp这个时代的科学家还是记得一两个。

牛顿你总认识吧!

但很可惜,这个时代能在科学上搞出名堂的人,&bsp&bsp大多是富贵人家,有些甚至是贵族,比如牛顿,&bsp&bsp不可能万里迢迢背井离乡。

学阀和其他行业的门阀一样,&bsp&bsp顶尖的那群人都是资源拥有者。即便是他们没有成名的时候,&bsp&bsp本身也属于“贵族”。大清顶多邀请他们来访问。

但建立大清的科学体系,&bsp&bsp也不需要这些顶尖的科学家。

胤礽想要挖墙脚的人,&bsp&bsp是被历史埋没的人才。

这些人,&bsp&bsp可能是大学阀的助手、学生、反对者,甚至可能是这些大学阀的仆人——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较为自闭,&bsp&bsp研究助手和手稿整理都由身边仆人负责。

这些“仆人”即使本事虽然达不到顶尖科学家的程度,&bsp&bsp成为优秀科研工作者绰绰有余。

而西方虽然明面上已经加速进入资本主义,&bsp&bsp实际上还有奴隶制残余。常泰想要得到这些优秀的仆人,&bsp&bsp只需要付出很廉价的价格。

胤礽并不记得太多这个时代的优秀人才名字,&bsp&bsp但他有小学、初中、高中数学,物理和化学在初中也是必修课。用金手指翻一翻“记忆殿堂”,他就能把课本复制出来。

用金手指翻找和复制记忆,默写这些中高考生耳熟能详的定理公理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最新更新章节〖第126章 二更合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252/25292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