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1/2)
代号:abylon
舰船号:-001
舰船简介:
-carrier-attle-ruiser-of-abylon-class
级运用型战列巡洋舰,纳斯卡的次级战舰。
=
71年9月25日,歼灭联合宇宙军主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实际上,此时已经没有继续战争的资源,无论人力物力都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这也是选择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战争结束的时候,联合宇宙军几乎拼光,因此,宇宙军曾经过上一段相对舒心的日子,不仅把残存的26艘劳拉西亚级打包卖给了月面联盟,新战舰开发也大幅度放缓。
72年9月,联合宇宙军狮级主力舰完成初步设计,火力之凶猛令的主力舰纳斯卡级大为逊色,为此,开发了级战列巡洋舰作为应对。
限于资源不足,选择强化单舰战斗力,同时作为一贯风格的延续,本舰搭载量达到12台,继续担负起主力舰兼运用舰的角色,这种双重角色导致本舰造价极为高昂,但与主要对手狮级相比,除了防御力之外优势不大。
=
随着宇宙战争进入新阶段,无论是还是联合军都开始重新审视“宇宙战”这种崭新的作战环境,与战前直接照抄地面海军不同,经历了真正的宇宙战争的两军开始对这一新型战争有了各自的了解和认知。
联合军继续其大型为核心的正面平推战术,同时作为远程打击火力的专职主力舰也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光束兵器的普及化,能够有效应对突击的光束机枪在联合军宇宙舰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以为核心的的作战力被克制。
面对这一局面,资源不足的则选择在单体战力强化的道路上一路走到底,不仅开发出rusader这种妖孽级别的量产型顶位机体,也开发出这种登峰造极的战舰。
=
与之前建造的劳拉西亚、纳斯卡不同,本舰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结构,战舰整体呈棱锥式布局,长宽比达到5.63,以减少正面作战时的受弹面。
主射击武器为6座105cm双联装光束炮,和联合军一样,以牺牲射程为代价换取射速,射速每分钟1发,火力密度是纳斯卡的16倍,相当于狮级主力舰的150%,与狮级相比,本舰对光束防御力比狮级高出25%。
本舰主装甲强度达到1500mm,足以对抗任何现有光束炮的正面打击,已经出现的舰载光束炮当中,威力最大的是阿伽门农级的225cm光束炮,其对积层装甲的破甲能力也只有1500mm,勉强能够击穿本舰的防御。
单舰对抗时,本舰作为战列舰与狮级的战力比为1.8,然而,无论是作为专职主力舰的狮级还是兼职运用舰的都不会有这种机会进行纯粹的战列舰对抗,这个数据仅仅具有理论意义。
=
与传统宇宙舰不同,本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大气层内作战的问题,因为兵力不足,部队很有可能会抽调到地面参战,由于地面战舰和地面战已经在战争中损失殆尽,综合考虑之后决定取消了陆战型,而以空战型辅助进行地面作战。
因此,地面战舰被取消,而新设计的级则增加了位于两舷的浮空翼装置,以便随时支援地面战线,同时也有利于随时从地面抽身。
浮空翼位于两舷中央部分,竖向偏下,在宇宙中收起,不影响两舷主炮射界,大气层内展开的时候会影响两舷前后主炮射界,但考虑到大气层内作战时主炮作用不大,实弹武器会担负起主力的角色,这个缺陷不算太明显。
=
舰种类型:战列巡洋舰attle-ruiser
设计建造者:
首舰服役日期:72年12月25日
单舰造价:31.9亿
全长:420m
全宽:63m
全高:56m
全装备标准重量:98000t
航程:∞
动力来源:激光核聚变反应炉
发电机出力:4800m
引擎:6座大型电推进喷射引擎
额定航速:160
装甲材质:积层装甲
主装甲强度:1500mm
满编人员数:292
标准搭载数:12台
宇宙作战距离:600km(电子战支援下1200km)
=
武装系统:
1、105cm双联装光束炮6
说明:
舰桥内置,外置探测系统位于舰尾。
舰尾4座,上下左右各1座,舰艏2座,位于两舷。
向前射击能集中6座主炮,向上/向下可以使用4座主炮,向后可以使用舰尾两舷、腹部3座主炮,向左/向右可以使用舰尾顶部/腹部2座主炮。
射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殖民地独立战争】最新更新章节〖巴比伦〗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258/2580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