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TZ(1/2)
代号:600
序列号:-600
机体简介:
=
次世代宇宙战。
作战用途为对战用。
=
本机设计开发始于70年5月,与gue几乎同步。
随着战争的持续,作为主力机型的inn逐渐显露疲态,前线ce们对这一机型的不满也越来越重,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开始配备专用机,更强力的次时代机型开发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被总部提了出来。
这一问题在70年5月月面战线开战的时候显露出来,临时改进的inn-、inn-虽然暂时满足了前线需求,但新世代机体开发仍然成为技术人员们的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整合了三大设计局的统合设计局领先一步,70年9月,-515,gue就已经完成设计并走向前线,而凡尔纳设计局的-600,却迟迟难产。
=
与gue仍然采用实弹武器不同,凡尔纳设计局的技术人员们提出要以光束兵器作为制式武器,以此获取对现役主力机型,inn的压倒性优势,然而,这方面的开发却迟迟不见进展,而gue已经走上了生产线。
返工是不可能的,gue在实弹武器应用型方面已经做到了现有技术下的最佳水平,凡尔纳设计局的技术员们并没有信心在这方面更进一步,而光束兵器实用化进程迟迟不见进展,也让总部对这一款机型几乎绝望。
然而,就在凡尔纳设计局自己都要放弃的时候,传来了联合军计划的最新情报,光束兵器实用化已经被完成了。
71年2月,在拿到计划的技术资料后,凡尔纳设计局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这些技术的消化,首台-600,甚至在2月2日就开始进行实战测试,2月9日,制式光束兵器、光束军刀的开发就已经完成并送上生产线。
同时,作为对联合军开发成功的应对,一种新型的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顶位量产型的开发也被凡尔纳设计局的技术员们提了出来,这就是601系列的量产型核能机。
=
作为在独立战争中生产数第二多的机型(第一是inn),本机实际上被投入到除了水战以外的各个战场,并不局限于宇宙战当中,就像联合军的agger系列也广泛参与各个战场一样,的泛用性在此得到显著的体现。
作为量产机而言,本机已经做到了通用型量产机的最高状态,不仅在战争中成为的后期主力机型,即使在战争之后,这一地位也没有改变。
独立战争对战场格局最显著的改变,一个是eutron-ammer的出现将战场局限化,一个是光束兵器实用化使得机动兵器的作战力得到极大强化,为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和联合军都采取了各自的措施。
对于重新采用大型为核心的战术体系的联合军而言,量产型不需要很高的性能,只要能够配合大型完成作战任务就足够了,除了少量专用机之外,联合军制式机体普遍存在着做工粗糙、性能低劣的问题。
而得到光束兵器强化的大型在战争末期的决战中发挥出惊悚级别的作战力,甚至多个小队的部队都对这些火力四射的硬壳刺猬无可奈何,这导致联合军对于新型量产机的开发失去兴趣,转而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大型上面。
而对于来说,这个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没有出现革新性技术的情况下,已经是量产机的巅峰,即使改进也没有多大的空间,而联合军大型的重出江湖让头大如斗,在发现大集群淹没的战术不可能奏效之后,转而把希望寄托在顶位机体+ce的单机突进上。
——还真是具有特色的想法。
当时的评论员们如此评价,但因为无论是联合军还是都在努力恢复战争创伤,并没有大规模交火的打算,因此这一新时代的“骑士与坦克”的对抗究竟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观众们只能自己在心里意淫。
=
停战之后,被重组,大批新兵补充进来,而在开发方面则陷入停滞,宇宙军仍然使用作为主力机型,新型机开发不仅不见动静,甚至连个纸面上的计划都没有,为此,国民们多次指责“尸位素餐”,但饱受指责的依然我行我素。
实际上,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按照现有技术,即使开发出新型机,与相比也不过有10%-15%的优势,在新兵充斥各个部队的情况下,这点改进根本就是浪费,与其建造这种其实和没有太大区别的新型机,不如多生产一点、尽快完成新兵训练,那样对于战斗力的提升更为有效,而不是搞这些看上去很好很强大实际上纯粹烧钱的东西。
直到73年6月,随着地面上战火重燃,世界局势再次滑向战争边缘,才迫于无奈开始新型机开发,也就是把制式机体rusader的多种作战飞行器进行特化后直接与连接在一起,这就是9月完成的-系列。
新型机包括五台验证机,即aviour、haos、byss、aia、mulse,随着hanto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殖民地独立战争】最新更新章节〖GuATZ〗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258/2580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