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推出来的公式,和书上的不一样(1/2)
一个火箭发动机冷却处理的问题,看起来简单,里面涉及的东西却是相当复杂的。>
火箭液体发动机的内部温度,能够达到3500左右。>
除了高温之外,火箭液体发动机的内部,同样存在着高压的环境。>
一般的推力室结构,是难以承受如此恶劣的环境的。>
因此,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内,需要引入各种热防护措施。>
如何发动机内部进行快速降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液体发动机来说,比较常用的冷却方法,有再生冷却、液膜冷却、辐射冷却等。>
如果是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一般会与再生冷却同时使用。>
而对于高空轨姿控发动机来说,液膜冷却,是主要的冷却方式。>
因此,液膜冷却系统,是徐佑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徐佑开启了深度学习状态,将大脑的效率提升到最高,开始了极速的思维运转模式。>
很快,徐佑便捋清了思路,确定自己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说液膜冷却,现在已经是一项在火箭液体发动机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
但它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性。>
当冷却剂注入到推力室内壁后,会使推力室近壁区域的混合比,严重偏离最佳混合比。>
这样一来,部分推进剂将不能有效地参与燃烧,导致推力室性能损失。>
“先构造物理模型,把其中的关键数据计算一下吧。”>
既然徐佑决定要自己重新设计,肯定不能仅仅按照以前的经验,去完全的复制一遍。>
徐佑需要在参考历史经验的同时,给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包括所有的关键数据,徐佑都需要自己计算一遍,才能保证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徐佑首先计算的,是射流撞击壁面液膜厚度,以及流量分布的数据。>
在这个问题上,徐佑需要先自己构造出物理模型,再去进行计算。>
“有点做物理竞赛题的感觉了呀。”徐佑感叹道。>
徐佑必须得承认,自己那段参与物理竞赛的经历,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仅帮助自己保送到了蓟大,在一些科研工作中,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会用到物理竞赛的知识。>
徐佑根据条件,在草稿纸上,建立了平板液膜厚度分布模型,标记上所用到的符号,并建立了相应的坐标系。>
当把模型建立好之后,就剩下了列式计算的问题。>
很快,徐佑便推导出了,两个与流动方位角φ有关的函数。>
通过对照,徐佑发现,自己在这部分的推导结果,与之前其他科研人员的推导结果是一致的。>
这样的感觉,就像做完题目之后对答案,发现结果与标准答案一致。>
对于徐佑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徐佑的心中,却在隐隐的期待着,自己能够与前人的结论出现一些出入。>
毕竟在科研问题上,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之说。>
只有超越了前人的结论,自己才有可能在该方向上取得突破。>
当然,书籍上和论文中的研究成果,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
一番计算下来,所有的数据和公式,徐佑都和上面保持一致。>
“嗯?等一下!”>
这个时候,徐佑突然发现。>
在液膜流量分布的理论表达式上面。>
自己所推导的公式,竟然真的和资料上的公式,有了一些出入。>
徐佑并没有马上感到兴奋,而是先去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推导过程,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所在。>
毕竟,不管是什么样级别的学霸,当你做出来的结果,与标准答案不同时,不可能马上就认为,是标准答案错了。>
即使对自己再有信心,也肯定是得再好好确认一下的。>
“我的推导,确实没有问题。”>
徐佑仔细的检查了几遍自己的推导过程,确认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当徐佑去分析资料上的公式推导过程时,也是同样没有问题的。>
“原来是因为,我在里面多考虑了一个射流参数啊。”>
在原有的公式中,这个射流参数并没有出现。>
徐佑觉得,并不是这个射流参数毫无意义。>
只是可能这个射流参数带来的影响太小,被直接忽略掉了。>
徐佑也并没有发生去认定,这个射流参数到底会对结果有多大的影响,到底是否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学霸开始走向真理之巅】最新更新章节〖第175章 我推出来的公式,和书上的不一样〗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262/26278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