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熊山之上(3/5)
工,赶制出两台木牛。
其中一台,按照廖化的指示制造而成。
另一台,则是简化版本。
廖化检查了两台成品,第一台木牛制作的栩栩如生,和诸葛亮研制出的那一款大同小异,细节上或许有不少偏差,但整体结构一模一样。
简化版本虽然完全看不出木牛的轮廓,却也可以运粮食。
廖化先检查第一台木牛。
一个牛头,两只牛腿,再加上主车轮,木牛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稳定性。
牛身两侧也安装了尖刀,具有一定杀伤力。
两侧护板又高又硬,既可以遮挡箭矢,又能阻止虫蚁对粮食的损耗。
最让廖化佩服的是,工匠们还原了木牛的功能。
牛头里的牛舌可以控制车轮,轻轻掰动牛舌,就能锁死车轮。
仓促遇到战斗,还可以就地掀翻,当成简易防御工事。
简化木牛就没有这么多用料,不过是一个在车轮两侧加装木板的独轮小车。
没有牛头,没有牛腿,更没有尖刀。
这种小车保证了运输效果,但是,不论防御力还是攻击力,都被削弱了,成为了一种纯粹运输的小车。
在廖化检查图纸的时候,有工匠声称,这种简化版木牛,制造的时候参考了鹿车。
简化版的木牛,从宽度上看,确实和鹿一样。
因此,前者还叫木牛,后者依旧叫鹿车。
如果不是廖化来的太早,苏由还准备针对作战能力和防御能力,组织工匠多设计几款木牛,供廖化挑选。
廖化对这两辆运粮车很满意,美中不足的,就是施工效率。
十几名工匠制造两台车,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这样下去,即使打通了出山的通道,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把独轮车应用起来。
奖赏过那些制造木牛的工匠,廖化询问起众人的制造过程。
苏由倒是很用心,为了加快速度,工匠分工明确。
十几个工匠,有人负责挑选、运输材料,有人负责加工,有人负责组装。
为了避免出现纰漏,车轮,牛腿这样精细部件都会由所有人共同研究,并制作。
廖化提出了建议。
工匠的人数太少了,即使所有人参与制造,也没有办法提高效率,廖化建议工匠们抽出时间,把组装木牛和鹿车的技术传给更多人。
为了节约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更新章节〖第90章 熊山之上〗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09/3094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