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会说北京话的神父(5/6)
萨之战得胜回朝的清朝大军中,夹杂着被俘虏以及投诚的罗刹战俘。尽管对未来的命运一无所知,但这些战俘却把东正教带到了中国。>
这群战俘里,有40个人被安置在了盛京,剩下的50多人来到了北京。出乎战俘们的意料,他们居然受到了康熙的赦免。随着他们结婚生子,这些人中有后代的人便请求留在北京。>
经康熙同意,他们被被编入镶黄旗,单独成立了一个佐领,授予四品到七品的官衔;有的还同满人结婚,繁衍后代。>
(历史上,经过两百多年,他们发展为五个大家族,即罗、杜、姚、贺、何等中国姓氏,截至1850年时,共有99户人家。)>
这些沙俄战俘不但加入了八旗,原本的宗教信仰也受到了清廷的保障。他们在离开雅克萨之时,带了一些简单的教堂圣器及圣像,并且强行掳走了雅克萨城的马克西姆·列昂节夫神父。此人随身带着一幅圣尼古拉圣像以及若干本《圣经》。>
为了满足沙俄战俘的宗教信仰要求,清廷将东直门内胡家圈胡同的关帝庙拨给他们,以作祈祷之用。不久之后,此庙便改建为东正教教堂,取名为“索菲亚教堂”,又称圣尼古拉堂,北京人称其为“罗刹庙”。(现俄罗斯大使馆位置。)>
那位孤独的马克西姆神父在京城的生活十分艰难,当康熙征讨准噶尔时,他也和满人一样剃头留辫,随同罗刹牛录一起出征。>
虽然经历了雅克萨之战,但在清俄两国在边境上的商贸和外交往来一直没有中断。孤身在北京的马克西姆神父很快受到了彼得大帝的注意。>
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俄国东正教区都主教专门派人送给马克西姆神父一份承认北京东正教的证书,并指示他今后“不仅要为沙皇祈祷,而且也要为中国皇帝祈祷,以便在中国找到一个真正的立足点”。>
又过了几年,马克西姆神父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清廷允许从俄国派神职人员来接替。>
经康熙同意,沙俄于康熙54年,即1715年,派出了以修道院院长伊拉里昂·列扎伊斯基为代班大司祭所组成的十人布道团来到北京,其中有三名专门来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北京东正教教会临时机构成立了。>
历史上,沙俄政府和东正教教会大体上每隔十年,便会派出传教士团轮换更替,每届的教士团成员有十人左右,加上随从共计两百多人。包括神职人员、学生、医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乾隆四十八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三章 会说北京话的神父〗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11/31177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