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治道合一(3/6)
新之所以能显得这么“有学问”,其实源于他和汪中的一次深谈。>
在汪中看来,自北宋以来,随着“道统观”的形成,天下读书人一直实践着“以道自任”的政治理想,凭借道统话语权与代表治统的皇权相互制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是朱熹还是后来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他们都认为道统有着独立于治统而存在的优越性,而儒家士大夫必须要有自觉保存“道统”的使命感。在儒者心目中,理尊于势已是共识。宋明以来,儒家士子无不希冀按照“道统”的理想来整饬人间秩序,达到将“政统”纳入“道统”,这便是所谓的“致君尧舜”。>
汪中当时问赵新,你以为是文字狱把读书人杀怕了,这才甘愿给满清当奴才吗?>
赵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仅是他,穿越众里几乎人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汪中接下来的话完全刷新了赵新的认识。他说文字狱这种事古来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只不过到了本朝最为残酷暴虐而已,而自乾隆继位以来更是扭曲到了极致。>
让很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宋代,文字狱之多数不胜数。奏邸之狱、乌台诗案、同文馆之狱、车盖亭诗案、胡铨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前后大约几十起。明代更不用说了。>
是,刑不上士大夫,皇帝不搞抄家灭门,可他玩流放啊!宁做中原死鬼,不做边地游魂。古人到了烟瘴之地的南方没有不生病的,很少能熬到大赦还乡。>
可是宋明时代即便士大夫们因文字狱屡遭迫害,可他们还是固守道统,用尽各种方法和皇帝分权,为什么到了清朝就玩不转了呢?>
汪中告诉赵新,真正的原因不是文字狱,而是“治道合一”!>
随着康熙时代皇帝“治道合一”形象的建立,儒家士子所凭借的道统“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崇高政治理想终于破灭,士人籍以批判政治的道统权和话语权丧失,由此才会被文字狱拿捏的欲死欲活。>
那些担心“道之不行”的在朝理学儒臣在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经筵讲习”方式试图将异族皇权纳入道统,这便加速了满洲贵族,尤其是清初皇帝的儒学化过程,最终完成了“征服者被征服”的历史性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旗人家庭的规矩比汉人还严还繁琐。你不是说我们是蛮夷吗?我就比你们汉人还要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乾隆四十八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八十六章 治道合一〗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11/31177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