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手抄本算什么(3/8)

眨眼的功夫,跟前就围了几十号人,更有几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虎视眈眈,男人好歹算是恢复了一点冷静。

但情绪依旧很激动,眼睛冒着凶光,恨不得把李定安剥皮活吞了:“张嘴就来,你说有问题就有问题?”

“不是我张嘴就来!”

李定安想了想,又指了指手抄本:“做过不少检测吧?c-14……嗯,应该还有热释光!”

几位专家离的近,下意识的眯了眯眼:手抄本的纸张外缘,隐约有几个米粒大小的豁口。

明白了,取过样,做过断代检测,而且抽检了好几页。

思忖间,李定安又翻开书:“又做了碳分子元素分析……嗯,应该还做过质谱色谱和同位素,甚至做过反辐照光检测……”

再一瞅,指尖前端的字迹明显要淡一些,而且有细密的痕迹,看来是刮过墨粉。

“而且无一例外,这些检测结果都显示:这件手抄本,就是南宋时期的东西!”

男人猛的一愣:那你说个嘚儿?

“别急,等我说完!”

李定安又摆摆手:“也别说分子元素分析,你就是做原子吸收和离子束,也绝对没一丁点的误差……你也肯定找过专家,应该还不止找了一位,是不是都说没问题?因为人家用的全都是宋朝的东西:纸、墨、线,甚至包括印泥……凭眼力看,当然没问题!”

什么意思?

“你说这是……仿的?”

“对……你肯定要问我,我凭什么这么说?来,看这里……”

李定安拿过手电和放大镜,打出了一道强光,“看这几枚乾隆的印,颜色是不是要深一些,边缘是不是更齐整,更清晰?再看宋、元、明三朝的印,颜色是不是一模一样?而且相对比清朝的颜色要淡一些,印章边缘是不是有种‘扩散’、‘虚化’的感觉?

这是因为中间差着近两百年,清朝印鉴中的色素分子分解的晚,流失的慢,颜色当然更深,更清晰……”

离乾隆的印差着两百年?

张教授一秒就算了出来:“除了清朝的,剩下的这些印,全是明朝万历年间盖的?”

“对!”李定安点点头,又翻到了扉负,“包括这方《清真居士》,以及《秘书省管下校书郎朱记》!”

男人反应再慢,也明白了:这本书是明朝万历年间伪造的,离宋徽宗时期差着四百多年,更和周邦彦没一毛钱的关系……

“你开什么玩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更新章节〖第234章 手抄本算什么〗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13/31311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