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三: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十六)(2/3)
安楚楚摇了摇头,道:“我不是你想的那么娇贵。”说着话径直的倒了一杯牛奶,拿了一个鸡蛋,放到了桌子上。沈扬眉从旁边挪过了一把椅子放到了她的身后。
几人吃过了早餐,沈扬眉就笑着提议说大家一起到青山游览一番。通过昨天黄传礼的描述,一非道人和安楚楚心里也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沈扬眉的提议自然是正和他们两人的心意。也没有惊动太多人,几人轻车从简就去了青山。
经过昨天的了解,张连生也明白了沈扬眉并非是什么受了一非道人的蛊惑,只是单纯的先让一非道人留在青山镇。虽然他不知道沈扬眉此举的目的何在,但是出于对沈扬眉的信任,他对一非道人客气了很多,小心翼翼的旁敲侧击打探着一非道人的底细。但是无论他怎么试探,一非道人就是不为所动,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让张连生也是无可奈何。
时值隆冬,一路上也没又遇见什么游人,虽然树叶已落,但是气温回暖,置身于葱茏苍翠而又稠密阴森的松柏林中,顿觉凉爽如洗。
几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缓缓前行,一路上经过第一道山门,第二道山门,再等数十级陡立的石阶,这才步入了古木耸天的庭院,抬头就是青山的主体建筑惠济公大殿。惠济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5间,南北长17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单檐歇山,梁枋斗拱彩绘,青砖碧瓦霞帔,巍峨壮观。只不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修缮,已经是墙体斑驳,破旧不堪。
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黄传礼言道据加梁县志记载在大殿的高大朱漆雕龛中原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可是也不知民国时期毁于战火,让沈扬眉等人唏嘘不止。
几人在殿内呆了好一阵,这才有一个中年道士迎了出来,举单手施礼道了声无量天尊,沈扬眉笑着和这名道士打过了招呼。几句寒暄之后,几人这才知道这道士就是青山寺的知客道人道号空明。几人不想和他多做纠缠,张连生掏钱买了些香烛,这才将空明打发。
大殿后有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殿后的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澈见底。这泉水和后山的玉澜泉同出一源。
沿着石径继续攀登,就到了青山最高处的泰山行宫。据黄传礼介绍,这泰山行宫是泰山圣母的离宫,建于石砌高台之上。殿阔3间,长10米,宽6米,高5米,黄瓦覆顶,五脊歇山式建筑。殿内立碧霞元君及侍女九尊神像,又称九女阁。殿前月台宽敞,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宦海风流】最新更新章节〖四二三: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十六)〗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28/32896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