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克里斯蒂安(2/4)

敢骂人,结果弟兄们就上了手,然后搜出来那封信。”

大体的经过就是这样的,虽然士兵们不知道这些日语是什么意思,但是小鬼子的文字却还认得出来,一看是小鬼子的信,当然不会放过,就给抓了起来。

结果审讯之下,这家伙一再说自己是德国公民,又享有什么外交豁免权,但是这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玩意,自然不会理睬他。

从审讯中,克里斯蒂安说自己是柏林大学的医院教授,还说是受了日本一个朋友的约请前来中国做一项研究,不过这家伙的中文很勉强,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有遗漏的就不敢说了。

医学教授?听到这刘杨心中一动,到是一下子来了兴趣,心里想到了一件事,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呀,当时中国的西医学还很不发达,这样的人才基本上没有,自己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来到这个时代,刘杨最深的体会除了国家太穷太不发达,那就是缺医少药,一场仗下来,很多士兵并不是死于战场上,而是受了伤之后,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白白送了性命,哪怕是一个感冒都有可能让人死在这上面。

中国不缺人,也不缺有热血的人,自己手下随随便便找出几个人,就敢和小鬼子去拼命,但是综合了胡隶镇西山镇宜兴县,加起来也有几万人了,却只有七八个郎中,唯独宜兴县有一家西医馆,也就一个懂西医的,却还是医术很一般。

倒不是说西医比中医好,但是战场上受的都是外伤,然后最主要的就是消炎和治疗,这一方面西医的确是比忠义要好一些。

至于刘杨为什么忽然感兴趣,那还是要提到一种药品,也就是最普通的抗菌消炎药磺胺,刘杨之所以对磺胺有所记忆有所了解,还是因为上辈子的一件事——

因为被人鄙视了一下,刘杨便研究了一下磺胺,当然仅止于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磺胺类药物对于消炎有很好的作用,最少刘杨知道很多东西。

早在1932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特·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在一中叫做百浪多息的红色颜料中,就拥有这种消炎抗菌的药物成分,并冒险给患有链球菌败血病的女儿服用,最终女儿获救了。

这消息传开,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就进行了研究实验,终于在百浪多息中提取出了氨苯磺胺,也就是在37年这一年,又合成出了磺胺吡啶,磺胺可是当世最好的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之兵王传奇】最新更新章节〖第77章 克里斯蒂安〗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31/3315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