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5/7)
增长见识,是一件正常,乃至理所当然的事情。
学院最后一年的实习安排,其实也是学生另一种名义上的游学——与个人游学的区别就在于,这是学院统一安排的游学。
“这些举荐上来的学子,皆是各地才俊,岂有弱者?就让他们提前实习了。”
右夫人面上仍有忧色:
“那学堂保送上来的学生又怎么办?只怕到时候有人说区别对待,有失公平。”.ξgyuxt.e
“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公平。”冯都护面容沉静,“就是让他们知道,从学堂考入学院的学生,才是正牌皇家学院的学子。”
“就是要比举荐上来的学生,更受朝廷重视。”
科举就算有再多的弊端,但它仍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了。
它对一个国家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还是要看统治者想用科举达成什么目的。
拿唐朝前期的科举来说,主要是以“时务策”为主。
因为它涉及国家社会现实问题,这就让读书人不但要熟读经书,同时还要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除了科举,武则天甚至开创了武举。
这让科举选才在唐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的是,宋的重文轻武,不但阉割了儒学,同时还利用科举钳制读书人的思想。
这给后世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最后导致明清的科举,渐渐地发展成八股文考试。
让读书人变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能满嘴“之乎者也”。
与汉唐时仗剑游历天下的读书人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不过就算是明清时代,科举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入仕方式。
行卷,荫官,捐监等等,都是进入官场的补充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它们绝大部分时候,地位都没能超过科举。
科举入仕的官员,就是要比别的方式入仕的官员腰杆子硬。
冯都护最终所要营造的,也是这种效果。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科举、察举、征辟入仕的官员,地位肯定基本都是相当的。
只不过他要有意识地把科举的地位慢慢抬起来,渐渐地潜移默化。
一点一点地挤压察举和征辟,就是变相地在挤压世家子弟的入仕空间。
最后逼得他们不得不退到与普通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蜀汉之庄稼汉诸葛亮】最新更新章节〖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45/345440/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