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手机杂音(1/4)
吃过中午饭,老爸继续去大棚里扯火葱,老妈则在堂屋里清理火葱。>
如今父母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加上二老身体都不太好,没有精力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
在大棚里种火葱这种经济作物来卖,虽然过程比较繁琐,但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很适合老两口。>
大棚是前几年大哥出资建的,当时花了两万多块钱,占地约有六七分地,不大,但也够老两口忙活了。>
徐风扬在地坝边走动消食,一阵子后就去茅草房内地窖里搬红苕出来。>
地窖主要是用来囤放红苕的,还会放点土豆和南瓜之类的。>
还记得小时候,徐风扬放学回家就喜欢钻进地窖里啃生红苕吃。>
地窖不大,内部空间约有二十几立方米,像一个倒扣的碗,内壁是用坚硬条石堆砌而成。>
据徐风扬的爷爷所言,这个地窖可是有些年头了。>
现在爷爷和奶奶跟着大伯一家人住在远山镇里,因为腿脚不太好,所以平时很少回徐家村来。>
徐风扬是学理科的,根据内壁条石纹路大致能分析出这个地窖是怎么修的。>
地窖所处地势整体偏高,如此不易渗水,由上至下挖出来以后,再严丝合缝堆砌条石。>
条石有点类似赵州桥的桥拱构造,相互之间有很强的结构应力,承重能力和稳定性都很强。>
小时候徐风扬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据爷爷所言,徐家祖上曾经阔过。>
据说徐家祖上是明朝末期某个大官,因看不惯朝廷 ,辞官来到四川的大山里隐居。>
徐家老祖宗带着儿女在徐家村扎根,开枝散叶。>
徐家村不属于四川盆地中间的富饶平原地带,村里多山石,土地比较贫瘠,交通极为不便。>
按理来说这种地方是很不适合居住的。>
但是徐家老祖宗带着儿女们来此开垦荒山荒地,种水稻育小麦,养羊喂猪,很快就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乡绅。>
那时候光有钱有粮食可不能成为乡绅的。>
徐家人不仅勤于耕种,并且乐善好施,若是遇到灾年无粮食果腹的流民,会主动打开粮仓,让流民领取粮食救命,并且还会分一些土地,让他们维持生计。>
逐渐的,不少流民就在徐家村周围安家落户。>
徐家人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辞职后的乡村悠闲生活】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 手机杂音〗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52/352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