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壁上观(1/3)
“果然,这个应该是误差分析与统计模型。
通过概率的统计量化来制造误差,模拟发动机推力偏差和环境扰动对轨迹的影响。”
“这里应该是动态轨迹矫正方程组,把惯性导航系统受限于陀螺仪漂移和加速度计噪声,来进行一个动态轨迹校正!
没错,这里简化出来的线性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结合他给出的分段定常误差模型,能够有效修正弹道中段与末端偏差。
而这里则将地球坐标系、弹体坐标系与目标坐标系转换问题简化成了矩阵运算,用于制导指令的生成。
在末段制导中通过角度矢量投影预测落点,不但现在能够增加精度,未来哪怕是研发红外制导导弹,也能够减少对实时计算的需求。”
有了笔记本的两相对照下,钱学森又从眼前的数学模型中解读出了更多的信息。
旁边的中年男子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敏感词:“红外制导导弹?它能用于红外制导导弹吗?”
也不怪对方如此敏感,红外制导导弹给华国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刻。
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的第一次实战应用就和华国有关。
这种技术上导致被压制的滋味太不好受了,所有华 工科技条线的人都记忆犹新。
“它不能用于制造红外制导导弹,它能用于优化红外制导导弹。
我们和阿美莉卡之间的技术差距最大在材料工艺上。
我和申海电子所、沈城材料所和西安发动机所的同志们沟通过,过去迟迟不立项的最大原因就在于。
老美的-98用到的是硫化铅红外光敏元件,我们没有高纯度硫化铅单晶生长工艺,如果用国产的硫化铅探测器,灵敏度最多只有对方的70%。
对方的探测距离是8km,我们理论的探测距离只有5km。
另外导弹导引头需要高精度锗透镜,我们压根没办法量产抛光度能够达到波长十分之一的非球面透镜,只能依赖手工研磨,良率连5%都没有。
加上信号处理电路、固体推进剂、弹体结构等全方位的落后,我们就算花时间造出来,一方面是已经落后,另外一方面是压根用不了。
但现在有了角度矢量投影预测落点,我们就算有差距,也能到一个够用的水平。
这么说,过去我们造出来发射也无法击中对方,而基于角度矢量投影预测落点,至少有概率能够击中对方。
未来如果材料、电路、光敏元件等方面技术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科技入侵现代】最新更新章节〖第36章 壁上观〗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52/3524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