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秋分忙碌(2/3)

地,山石地也有一些。

山石地贫瘠,这里的大豆产量少,但是,是最早成熟的。

五亩大的一片,最后收了四十七斤黄豆,连五十斤都不到。

而且,这些黄豆也大都是椭圆形的,麻麻赖赖,没有寻常黄豆圆润。

可好歹也是四十七斤黄豆啊,是四十七斤粗粮。

绿竹村里面,每年靠着黄豆饭,撑过青黄不接的人家不少。

有黄豆饭吃那都是好的,家里断粮,树皮草根都要啃。

赵清虎家到没必要,没苦硬吃也不是他的风格。

四十七斤黄豆,都不用晒干了,直接就混在大豆之中,搅和搅和,上磨磨成了豆浆。

收割大豆,耕种油菜,不知不觉,秋分都过了,赵清虎家也开始收棉花。

他们家棉花长得高,植株都是一米六七往上的,最高大的一株有两米出头,长了十二根分叉,结了不少棉花。

这还是打了顶的结果,否则它们还能长。

这株棉花上的棉花籽,赵清虎让大郎单独留了下来,明年自家留着当种子,绝对不能稀里糊涂卖出去了。

棉花可是锦葵科,棉属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灌木。

这家伙,不仅枝干能长的粗大茂盛,扎根在地垄中,也是很有力量的。

拔棉花,你要用手拔起来,那要费老鼻子力气了。

全家上下,怕是也就几个壮劳力能办到,而且,这玩意你直接拔也累人啊。

所以拔棉花需要辅助农具。

构造也很简单,一根两米长的木棍,小儿手臂粗。

在木棍下方十分之一高的地方,加上一个铁制的钩子。

钩子不大,大概弯曲出比棉花杆大一点点的弧度,是赵清虎提前找铁匠铺打造的,一个有将近八两重,花了他不少铜板,一口气打了十个。

这钩子,要固定在木棍上,所以造型有些特殊。

一头是钩子,连接着大概三寸长的铁棍,铁棍另外一头,则是跟铁钩反向的钉子。

如此,把钉子一头打进木棍内,再用细绳一圈一圈捆绑木棍跟铁条,就能很好固定。

拔棉花的时候,直接把木棍插在棉花根旁边,用钩子勾住棉花杆子,利用杠杆原理,轻轻一推木棍,棉花就被连根拔起。

人类的智慧,就是善于发现工具,利用工具。

有了这个,拔棉花就不用耗费太多人力。

前面一人拔,后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更新章节〖第114章 秋分忙碌〗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53/35391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