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本年的童生试,正式开始(2/3)

来,举着试题的衙役,开始表情严肃的全场走动起来。

而陆承安,也赶紧按照张夫子说的,在稿纸上记下考题。

县试第一天,一般考的是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文不得超过700字。

字不多,但想要写出一篇精彩的四书文,也绝非易事。

四书题又称“头题”或“首题”,从四书正文中出题。

看完题目,陆承安放下心来。

文县令人不错,没有出什么截搭题,而是很正规的四书题目。

甚至,其中一道题还是张夫子给陆承安题海战术时出过的。

至于五言六韵试贴诗,则是以冬雪消融后的景色为题赋诗一首。

陆承安先是将自己写过,精修后的四书题直接在考卷上写完,接着,看向下一题。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这句话,源自《中庸》里面的“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这句。

它表达了一个众人理想中的君子形象,即,在处理事务时,不偏不倚,坚守中道。

既不倾向于任何一方,也不依赖于任何一方,始终保持独立、中立、公允的态度。

这里的“中立”,并不是指置身事外。

主要体现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做出符合正义和公平的判断。

而“不倚”,则强调了君子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随波逐流,不妥协退让。

“强哉矫”中的“强”,则是意味着坚强、刚毅。

“矫”在这里,也并非矫正之意。

这句话主要赞美了那些在复杂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心中正义,不偏不倚的人。

看到这题的陆承安,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眼文县令。

他可是听说过,文县令其实来自京中,家世很不一般。

看来,这是个心中还有着君子之念的中年?

就是不知道,文县令是因为坚持心中正义,被发配到小县城,还是准备一展抱负,来基层干实事。

就在陆承安看向文县令的时候,巡视全场的文县令,也看到了人群中年纪最小的陆承安。

先是愣了下,接着,文县令对陆承安也好奇起来。

本朝跟前朝不同,可没有举神童一说,甚至因为吸取前朝经验教训,对年纪小的考生也没有任何特殊照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家子闯科举】最新更新章节〖第116章 本年的童生试,正式开始〗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353/35392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