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币改不易(3/6)

,颇感货币兑换的不便,为了扩大各自在乾国的经济利益,也对大乾朝廷施加压力,迫使其改革币制。因为乾英签定的通商行船条约以及其后签定的乾法、乾美商约都有统一币制的规定。为此,其后不久就有人提出币制改革,建议改铸与银两制相符的一两制银币。

908年(大乾光旭八年,日本明治十五年)9月,总理衙门大臣郭筠仙奏请改革币制:“墨西哥国以九成之银铸钱,运行中土,易我十成之银,岁耗以亿万计。近来福建广东湖北北洋南洋先后铸造银元,分量轻重、悉准墨银,既不能废两为元,各库出入,及需元宝,必致无银可铸。拟请在京师特设银元总局,以广东湖北天津上海为分局,开铸银币,每元重京平九成银一两,再酌铸金银及小银钱,使子母相权而行。”此外,顺天府尹胡伊成、监察御史王鹏运也提出了改革币制的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仁曦太后以光旭皇帝的名义于908年(大乾光旭九年,日本明治十六年)月5日颁旨:“时局艰难,财用匮乏,国与民交受其病。自非通盘筹画,因时制宜,安望财政日有起色。著派敬亲王宜欣、纯亲王宜瑄及军机大臣,会同户部认真整顿,将一切应办事宜,悉心经理。即如各省所用银钱,式样各殊,平色不一,最为商民之累。自应明定划一银式,于京师设立铸银钱总厂,新式银钱铸成足敷颁行后,所有守纳钱粮关税、厘捐,一切公款,均专用此项银钱。”

接着,户部遵旨特设财政处,专门整理财政和着手解决币制混乱问题,并在天津勘察地势,积极筹建造币厂总厂,准备铸造新式国家银币。光旭九年户部造币总厂试铸了“癸未一两”机制银币五种,这是大乾帝国政府为改善财政状况,统一币制而试铸的第一种国家银币。9084年(大乾光旭十年,日本明治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上谕:“财政处奏酌拟铸造银币分两成色并行用章程,开单呈览一折,据称从前各省所铸银元,系属一时权宜,未可垂为定制。现在明定国币,拟铸造重库平一两银币定为本位;更铸五钱、二钱、一钱三种银币,与现铸之铜元旧有之制钱相铺而行等语。整齐圜法为当今财政要图,著户部造币总厂按照所拟章程行知直隶、江南、湖北、广东各分厂赶紧铸造,嗣后公私收发款项,均应行用银币,以垂定制而昭大信”。这表明大乾帝国政府正式认定一两制银币为国币。随后户部造币总厂试铸了“甲申一两”机制大乾银币一套。继福建、广东之后,湖北造币厂于光旭十年试铸了一两制银元一种,北洋造币厂、奉天造币厂、吉林造币厂也相继试铸过一两制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币改不易〗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