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首站安萨尔多(2/6)

有的巡洋舰和鱼雷艇足够对敌人的海上交通构成威胁,而德国大可利用它和英国之间距离较近的优势,以英国为中转站和地理掩护,继续向大西洋派出商船。而如果战争是生在德国和英国之间,它也可以联络在9o56年《巴黎条约》(载入了航行自由原则)上签字的其他二流海军强国,构建“武装中立同盟”,像美国战争期间其他欧洲国家抵制英国一样对皇家海军进行牵制。甚至于“一劳永逸”地杜绝英国对德国海外利益的侵害。

俾斯麦认为:德国最切身的安全利益在欧洲内部,只要能避免在欧洲形成针对柏林的制衡联盟,德国的繁荣和强大就有保障,世界影响力更是可以不求自来。缺少了欧6安全作为基础,“世界强国”不过是一张画饼。不存在一种无条件的、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在一个由若干大国组成的封闭系统里,一国安全指数上升过快势必招来其他国家的恐惧,继而促成制衡联盟。有鉴于此,必须明辨关系国祚存亡的核心利益,并使资源严格围绕这一利益进行配置,才能避免想入非非带来的危险。永远不可能出现不必调整就可保障长久安全的政策,一种有利于国家生存的安全路线必须同时兼顾节制与灵活,治国方略中永远不存在抽象的最优。

在俾斯麦看来,乾国所面临的情况和德国大同小异,现在的乾国主要是为了防范日本和俄国的威胁而建立新式海军,而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支持乾国展海军,主要是为了利用乾国对抗俄国的扩张,所以乾国现在在东亚的地位和当年普鲁士在欧洲的地位有近似之处,都处于可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闷声大财的有利地位,而乾国的军力(尤其是海军)一旦出了对抗俄国和日本的需要,变得能够威胁到列强在东方的利益了,列强便会转而寻求结盟来遏制乾国。

而林逸青在俾斯麦看来,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经纪人”——他急切的跑到欧洲来购买军舰和大炮,急于扩充乾力,打败日本和其背后的俄国,但他似乎并没有想过,如果乾国有一天真的打败了俄国,那一天也将是乾国灾难的开始。

俾斯麦开始构想起和林逸青的会面情景来,他心里还在犹豫,要不要提醒这个人注意到他现在犯的错误,而他并不知道,他本人的命运已经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意大利,热纳亚,安萨尔多造船厂。

林逸青望着正在进行火炮安装作业的“勒班陀”号战列舰,一时间感慨不已。

他没有想到的是,身为欧洲二等强国的意大利,竟然能够建造出这样强大的战舰。

“勒班陀”(le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一十八章 首站安萨尔多〗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17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