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江南重机(3/4)
深谙历史发展的秦铠,更要考虑的是,世界大战的危机就在眼前,在钢铁时代到来的国家重要发展期,尤其是面临第二次工业浪潮的前期,开放重工业,也就意味着一旦发生战争,政府将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但是,开放民资竞争的通道,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促进民资,但在至少30年内依旧无法完全依靠民资,这也是秦铠目前采取的策略!
如今整个中国技术领域,担纲的毫无疑问是四大实验室以及衍生出来的整套研发体系,得益于当年自己在马尾实验室建立起来的开放科研氛围以及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毫无保留的重金奖励,如今四大实验毫无疑问成为了热衷于技术领域青年人的圣殿。
其中由蔡绍基筹建的海天大学实验室,虽然完全由民资兴办,但海天实验室的成长速度和规模,却已经颇有超越马尾实验室的态势,这倒是让秦铠颇感欣慰的结果,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上学术的开放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能量储备和发展的高度。
当天与宋汉章的会面仅有不到一个小时,但秦铠却已经播下了一个重要的种子,由银行协会来牵头做这件似乎该由政府来主导的事情,他深信会有更高效和更持续的结果,当然,宋汉章也获得了支持——由上海市政府建造一座国家级信用中心外和一笔资金支持外。
一个半小时候,秦铠来到坐落上海东码头附近海川大学会见蔡绍基时,这位献身于中国教育的年轻教育家沉稳的介绍着海天大学内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学术成果,如今的海川大学在经过了近20年学术积累后,依然成为了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另类教育圣殿。
蔡绍基深厚的南洋系人脉以及他开阔的视野,显然为这所建立之初就期望“海纳百川”的高等学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而确实,身为复兴党人的他,更是在这所大学里,将学术自由作为校训刻在大学门口巨大的雕塑上。
两人并未在大学校长室会面,而是出人意料站在学校刚刚落成的“启示馆”一侧的小溪林荫道旁边走边聊。
“主席,学术自由的事情我这里压力很大,尤其是您同意在海川大学开设的复兴党理论研究的课题,争议很多,大多数学者都是理性的,但是,激进的思想在大学里一向都是非常有销路的,这让我非常担心!”蔡绍基谈到学院时自然是信心十足,但说到这学术自由,尤其是涉及北京的问题,即便是他也还是心有疑虑的。
秦铠自然明白他所担心的问题,中国的历史传统,向来都是君臣本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1247章 江南重机〗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344/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