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相逢不识(3/5)

就是指社会功用而言的。

容色还有观赏愉悦的性质,所谓‘秀色可餐’,都可以归于肉*欲的范畴。

社会或个人对美的追求和评判只限于容色,那就只是一种肉*欲的眼光。

世人还有一个津津乐道的标准,就是气质。但具体什么是气质,恐怕很多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大家一提气质,好像就是优雅、高贵之类的东西,这气质大概指的是修养,所以用有无来评判。

气为阴阳,质有刚柔,是以气质指的就是阴阳刚柔的质性。气质中阴阳刚柔的比重可以用金、木、水、火、土代表。

金刚怒目,木讷寡言,温柔如水,性如烈火,泥*人土性,说的就是性格脾气或刚或柔的特点。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阴阳刚柔指的是先天的禀赋造成的性格特点。文质指的则是后天的学行,平常讲的优雅、精致也就是‘文’的范畴,质朴属于‘质’的范围。

完全粗朴未学,就是孔子说的‘野’。优雅之类的修养还介于才识和容止之间。

容止就是容色和举止,儒家的繁文缛节便是专在容止上用力,算不得很高的修养。

‘野’就是鄙野,粗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容易流于粗俗无礼,当然教育并不是单指读书作文,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质可以指那些没有受到文明陶冶的人。

但是如果言行举止刻意追求文雅,又会成为乡愿拘儒,虽非鄙野,却是鄙陋,文质虽有不同,同样都是浅狭庸陋的表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质彬彬是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有中庸的标准呢?

恐怕也未必,粗野和鄙陋之间哪里会有一个君子的位置呢?其实文和质都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作未学之质,见道之质,鄙陋之文,通贯之文,前人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示未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表示浅学而未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示见道。

容止、才识、性情便可以代表这三重境界。彬彬是朴茂的意思,文质彬彬就是文质皆长,而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什么合适的程度。

以诗词文章而论,文有骈文和散文,词有豪放和婉约,魏晋六朝骈文大行其道,可说是文胜质的时代,韩愈、柳宗元大力倡导古文,文起直到明清余风不衰。这是质胜于文。

但是唐朝以后仍然不乏骈文大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月老志】最新更新章节〖第665章 相逢不识〗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8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