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道与人道(3/4)
想你们这些年轻人更加清楚。”&am;ns;&am;ns;&am;ns;&am;ns;张春和丽质带着妞妞沿着洹河散步,特意把梁思永,孔德成和冯大可夫妇叫着陪同。&am;ns;&am;ns;&am;ns;&am;ns;“山东曲阜,算是中国化的源头。商朝的都城奄应该就在曲阜一带。后来才搬到了这里,这里叫做殷。其实商人只是一个部族。真正大的部族叫做河,也就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族,不管是夏朝,还是商朝,都是把河的先祖与自己先祖同时祭祀。”&am;ns;&am;ns;&am;ns;&am;ns;“也有人河是指河神,因为黄河摇摆不定。”梁思永道。&am;ns;&am;ns;&am;ns;&am;ns;“如果和先祖一起祭祀,那就是部族。如果和自然神一起祭祀。那就是自然神。你们在研究甲骨是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当然不排除自然神和先祖同时祭祀的情况,但是要看什么事情。禹贡曾经记载黄河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也就是黄河分成了九条河流流入大海。实际的情况应该在华北平原厚厚的黄土下面。地形地貌于现在决然不同。”&am;ns;&am;ns;&am;ns;&am;ns;张春指着辽阔的平原。&am;ns;&am;ns;&am;ns;&am;ns;“禹贡是周朝伪托写的,应该到周朝,黄河都是这样的形态。一到雨季,洪水泛滥湖泽众多,这是必然的。三千多年来,黄河一直在华北平原上摆动,黄海和渤海面积缩,逐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谓沧海桑田。这里养育着中华明,也毁灭了中华明,都是因为这厚厚的黄土。大海退却,海风逐渐吹不到内陆,原本的河套,昆仑神山逐渐荒漠化,因为人们为了生存大量垦殖,现在阿尔泰,合黎山之间,一片戈壁和沙漠。如果人类不知道克制自己,那里就是我们的未来。”&am;ns;&am;ns;&am;ns;&am;ns;“我不是看不起儒家,儒家,是指术士,因为是一个人在雨中的恭敬下拜的形象。古人在什么时候求雨?应该是农业兴起,大旱要导致减产的时候。德成的先祖孔子为什么会去请教老子?因为老子掌管着图书。而这些图书很可能就是你们现在发掘出来的甲骨。甲骨是一年又一年的历史,气候,灾祸的记载。你们看这些东西,就是回到了和我们先祖生活的时代。见惯了几千年的兴衰,不仅是人类的兴衰,还有大自然的兴衰。所以也难怪老子会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六章 天道与人道〗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00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