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国会三(3/6)
,绝大多数都支持总统制。抛开龙谦的因素,实际情况是,目前尚不具备实施责任内阁的条件。估计议员们更为关心的是政府机构的设立而不是政体的争论。但列为第一项议程的几件事都是大事,需要充分讨论方可。所以,洪粤诚宣布讨论分组进行,时间为两天,当日晚,各组整理讨论记录编制简报分发各组参考,以便各组间充分交流,减轻集中表决的难度。
果然,在政体一事上,绝大多数议员并不清楚其含义。经宣传局的“专家”解释后,绝大多数议员都支持总统制。对于宣传局所提的中华共和国为新国家的国名一事上,代表们也没有太大的异议。中华为大家所公认,共和国则表明了国家的性质,很贴切。但是在首都、国歌以及国旗等事项上,争论异常激烈。
首先是首都问题,争论比较激烈。
南方省份的相当比例的议员们主张将首都设于南京。理由有四,其一是表明与满清政权的彻底决裂,避免有人误会共和国政府是继承了满清政权。其二是国防安全,南京地处腹地,比靠近边境(海疆)的北京更为安全。其三是经济发达,至少不存在粮食问题。而北京自明季始,南粮北运就是一个绝大的问题,因为北方的余粮不足以满足首都巨大的消费。其四是民众的文化素养,南方高于北方是不争的事实。以科举论,如果公平选拔,北方的进士将是一个很可怜的数字。
北方议员更倾向于建都北京,但他们所提的理由却不如南方议员总结的四条有力。比较站得住脚的理由有三,其一为清室在北京,复辟之议未绝,定都北京可镇之以静;其二是外交问题,各国使馆均在北京;其三为北京有大批王府可资利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南方议员都主张定都江宁。其中赫赫有名的章炳麟就主张定都北京。
章氏是以浙江议员的身份参会的,在小组讨论中他说:中国幅员既广,以本都计,燕京虽偏在北方,以全邦计,燕京则适居中点,东控辽、沈,北制蒙、回,其力足以相及。若徒处金陵,威力必不能及长城以外。此一害也。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为衣冠所辐辏,足令蒸蒸丕变。若徒处金陵,安于燠地,苦寒之地,必无南土足音,而国防军远征外蒙,后勤保障犹难,必难持久,若撤军回返,是将北民化为蒙古,其二害也。清帝尚处北京,不逞之徒,思拥旧君以倡乱者,非止一宗社党也。政府在彼,则威灵不远,足以镇制,若徒处南方,是纵虎兕于无人之地,非独乱人利用其名,蒙古诸王,亦或阴相拥戴,是使南北分离,神州辐裂,其三害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蒙山军】最新更新章节〖第三节国会三〗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1/157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