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祗(2/4)
非天宫,第六宫名敢司连宛屡天宫。传一般人初死后都要以第一宫受事,而圣贤之人死去是先到明晨第三宫受事,认为人生在世应多做功德善事,才有好结果。上述表明,道教的酆都大帝住在北方的罗酆山,这种法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
﹑灶神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界”、“灶界老爷”、“东厨司命”等,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间信仰极为昔遍,自汉代以来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十分虔诚。
传,灶神的最早信仰是与灶的自然属性分不开的,而灶的自然属性则是用火烧煮食物,因此火神炎帝祝融自然而然地成了灶神的总领。据《周礼》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火神也。祀以为灶神。”又据《淮南子.时则训》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或祀灶是报“先炊”之德。《仪礼.物牲馈食礼》云:“尸卒食而祭熹爨雍爨。”郑玄注曰:“爨者,老妇之祭。”孔颖达疏曰:“老妇,先炊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先炊即为主持灶以发挥其功能的老妇人。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有相当的地位,比渔猎耕战轻的炊事即自老妇来主持,她们执掌着食品的分配大权。由此可见,祭老妇人,是由母系氏族社会母祖分食的遗迹。
道教称灶君为“昆仑老母”或“云种火老母”、“种火老母元君”。其实据道经记载,灶神因时因地因职而有别。
《灶王经》云:“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夫灶妇神君,灶子灶孙神君,灶家姊妹媳妇眷属神君,灶下炊涛神女,运火左右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娇男,地常娇女,囱中童子童男童女。”其中“五方五帝灶君”为专门的灶君,“五方游奕灶君”为闲散灶君,“灶子灶孙神君”为家族灶君,“炊涛神女、运火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为灶之衙门,各司其职,连烟囱也有童子存在,保护正常工作。
灶神之职先是主管一家的伙食,以后变为操掌一家祸福的保护神。据洪迈《夷坚乙志.秀州司录厅》记载,一鬼入厨,灶神喝问何干,鬼答逍闲,灶神叱曰:“不得作过!”鬼云不敢。又《夷坚丁志.杨氏灶神》记载,杨氏子不肖,为父所逐,栖身于一破屋中。某夜,一虎闯入,危及杨氏子,杨氏灶神遂驱之,杨氏子转危为安。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视为玉皇大帝的使者,令其常住人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异界神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祗〗地址https://wap.384g.com/html/0/459/125.html